close
在鹿谷街上,舅媽的意麵店就在那裡.
原木釘出的矮牆,鐵皮的小屋頂,一塊歧零地上搭建起的小麵店.
有小籠包,竹山意麵,魯肉飯,貢丸湯,燙青菜,魯味.
這是當年舅舅和舅媽兩人各方拜師學得的技藝,再親手打造出的小店.
自從麵店開張以後,每次回到奶奶家,不再期待到富隆莊或是其他的大餐廳吃山產或是竹筒飯了.
只要能夠有一碗招牌魯肉飯,加一塊魯豆腐,再來一籠小籠包,外加一碗竹山意麵,這就勝過任何一家大餐館了.
每逢年節,奶奶家一定會開火煮大餐的,有招牌的腳庫魯竹筍,鹹筍湯,筍絲炒大腸,破布子.....
因為鹿谷位處於前往溪頭的要道上,年節時是生意最興隆的時候,我們這群小兵回去,就是輪到顧店的份了.
每年總有不一樣的天兵狀況發生,每件事情都讓大人欲哭無淚,欲打無力,欲笑無顏.
最經典的應該是這兩項:
弟弟與表弟,兩人年紀相當,當時大概是國小升國中的階段,"轉大人"時期.(甲不知飽)
兩人一年見沒幾次面,每次見面一定有聊不完的遊戲,球員,球賽,還有各種學校裡面發生的事情.
顧店的時候,當然兩人就是一個班一起去了.
殊不知,這是小店的大災難的開始.
舅舅和舅媽要回家前,才確認過鍋裡有半鍋的飯(營業用的大同電鍋,一次20~30人份).
照經驗來看,下午再煮半鍋,就夠今天的生意用量了.
大約兩個小時以後,他們兩個打電話回家,電鍋沒飯了,要再煮飯,沒飯可以賣了.
起初,大人也不以為意,就著手準備煮飯了,等到送飯過去後,才發現事情大條了.
那半鍋的飯,不是賣掉了,是被他們兩人拌魯肉醬拌光了.
而且還跟舅舅說,那飯有點硬,應該煮軟一點.
媽媽和阿姨都尷尬到不行,又是大過年,不可以打小孩,爺爺奶奶又在旁邊,不可以亂罵小孩.
但是兩個國小生,吃掉半鍋飯,還有半鍋魯肉醬,真的是太恐怖了.
也難怪舅舅和舅媽兩人會跳腳,因為他們的魯肉醬是從肉餡開始,須要一刀一刀切,細細地每一個步驟做的.
那時的舅舅,氣歸氣,但還是用他一貫的幽默,不斷拜託兩位大爺,顧店是要顧有沒有客人來,不是顧著把東西吃下肚.
每次想起大銘舅舅,矛盾的心情,很難過,很不捨,很懷念,很佩服,很崇拜.
最近有一位朋友剛剛當上舅舅,透過他的人生歷程,發現自己和舅舅好像越來越近了.
雖然舅舅不再和我們嘻鬧,卻能理解以前他所說過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行動.
還有一次的災難是我造成的.
那時候舅舅已經離開了,是舅媽一人獨撐著這個店.
平時她有請一位阿嫂幫忙,年節時,有我們這些小兵,所以可以放假去.
有一家子的客人,他們下午的行程是要去鳳凰谷鳥園,路過鹿谷剛好是中餐的時間.
最小的小孩,吃得慢,又不認真吃,一邊吃一邊玩,爸爸的耐性快用完了.
這時想起小時候的小弟,他總是吃得慢,一碗飯最高記錄吃了4個小時,飯都快酸了還沒吃完.
當時,家裡就不時會多出一些飯店或是餐館的碗筷,因為不耽誤大家的時間,只好把碗帶著走了.
看著眼前的這一家人,就建議他們,把那魯肉飯的碗帶著走吧~~
日行一善瞜!!助人為快樂之本,在客人離開時,我的確是這麼想的.
但是,舅媽的魯肉飯,一碗15元!!!
當舅媽到店裡時,我很自豪的跟她說我送出了三個碗.
真剛巧那天有三個類似的家庭來吃午餐,也剛好都有吃魯肉飯呢!!!
舅媽聽到以後,快瘋掉了!!!
一樣~~大過年,不能打小孩,不能罵小孩喔!!.....
舅媽提醒我,家裡的那些碗筷,上面是不是都有打上那間飯店的名字,對啊!!!
舅媽也提醒我,我們去吃的時候,那些地方是不是都花上千元一餐的,對啊!!!
所以啦!!!!!送你一個碗一雙筷子加一個湯匙都無所謂啊!!!
一碗15塊的魯肉飯送一個磁碗,又不是慈濟鹿谷分部.
善哉善哉~!!!
過年又快到了,這些天兵事蹟,一定又會被提起了!!!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