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在思考著,要如何簡單清楚又直接的方式讓陌生人認識茶尼斯堡.
記住茶尼斯堡,認同茶尼斯堡的理念.
上山下山,都市鄉村,這樣來來回回的路,每一次的出發,每一次的回家,
這中間有許多的交會與交戰,如果像Nat. Geo.的規格,派專頁攝影師跟拍,
再加上專業團隊後製+旁白,或許,是最完美的呈現法吧~
加上自己的專業不足,能夠表達的文字,就是Google 搜尋排名前100名的那些字眼.
但,又總覺得那些字,是大家共同的認知,卻又少了那一點點的.......感覺!!
最矛盾的一點,就是"限量"這個詞.
這點,也可以說是茶尼斯堡的茶,跟其它茶商的茶的差異點.
在茶尼斯堡,每一份茶,都有其專屬的茶園,茶區,茶批,茶號.....
為什麼?
因為,天然的就是只有那麼一點點.
天然的茶,就是要時間去成長,需要親工去摘取,更需要時間與精神去焙製.
天然的茶,就是會有大地的養分,有那一季的溫度,那一陣子的風雨,更有那一批製作的火侯.
天然的茶,就是該被自然的呈現,坦誠的告訴大家,我,就是這樣子生來的!!
今天,就是產出31斤,我們就標明這一包,是31斤裡的幾分之幾.
限量,是老天爺訂的.僅有的量,是大地所賜與的.
數量有限,也是茶尼斯堡的標準訂出來的.
茶尼斯堡,要用有溫度的手做出的暖茶,要用自然的風土種出的好茶,告訴所有人,在這片土地上的美好回憶.
所謂的市場競爭,所謂的市場需求,所謂的客戶導向,就該把真實的東西,用"人工"來"提升"嗎?
提升茶的"量",統一茶的"味",決定茶的"價".
同質的茶葉,混合在一起,"量"就是上來了~
同類的茶葉,攪拌在一起,"味"就可平均了~
同山的茶葉,擺放在一起,"價"就可以算了~
這樣的結果,或者該說,這樣的"需求",最後造就出的是什麼?
國際貿易的興旺~台灣茶+越南茶+中國茶+印尼茶=台灣茶!
味覺的麻痺與無知~春茶+夏茶+秋茶+冬茶=茶葉!
茶葉世界的星光大道~這山頭,那山頭,只有自己的山頭最厲害!價隨你喊!
在茶尼斯堡,茶的量,老天的心情決定的!
在茶尼斯堡,茶的味,風土的冷暖決定的!
在茶尼斯堡,茶的價,手路的好壞決定的!
茶葉,不是農產品秤斤賣的!!
這是一葉需要天時地利人都合的情況下才有的產物.
要有好的土壤,要有適當的雨水,要有舒適的溫度,
也要有細心的手工,也要有36小時不斷的全勤工.
更要有陳年的老手路,才能做出一粒有溫度的茶米.
唯有經過這樣的"風土露轉"才能講出鄉茶所代表的人情,溫度,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