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蛋捲
小時候的過年,禮盒堆裡,總會有一兩桶的蛋捲.
記得嗎?蛋捲的桶子是長方型的立筒,依著筒內蛋捲做出的造型.
喜年來的筒子是紅色白點點,義美的也是紅色的
筒子的上蓋,與主體都會用一種透明的膠帶圍成一圈封著.
打開以後裡面的盒子,一盒盒都是銀色的塑膠密封袋
(還有高岡屋海苔,兩種禮盒就像雙胞胎一樣存在記憶裡)
隨著長大,對年節禮盒的期待慢慢變淡了.
時代的變遷,蛋捲也慢慢消失在那成堆的禮盒裡了.
蛋捲的變化也越來越多.
第一次吃到日式蛋捲,好細緻的蛋捲
精緻的獨立包裝,粉嫩嫩的表面
扎扎實實的不會因為一口就粉碎了.
也沒有傳統的蛋捲那種灰飛煙滅的感覺.
還可以拿來表演西部牛仔抽雪茄
到了新加坡,雞籠(Gai-Lan)地區也有一家著名的手工蛋捲.
每年的中國新年時,總是讓大家排隊等帶著.
有別於日本蛋捲的厚度,每一層都像紙一樣的薄.
表面也是平滑細緻的,提在手上卻只有以往嚐過蛋捲的1/2
在澳門和香港,蛋捲也是在地的一種小點.
和新加坡蛋捲的差異在包裝和長度,10公分左右.
還有一種鳳凰捲,四四方方的,一樣是蛋捲的皮
裡面夾有香菜或是肉鬆
長的短的圓的方的
或許是留在舌尖的記憶
或許是蛋捲帶來的過節回憶
台灣的蛋捲
喜年來蛋捲
義美蛋捲
嘉軒茶蛋捲
還是最難忘懷.
台灣的蛋捲,表面粗粗慥糙
一層層之間還可以看的到縫隙
不能當雪茄抽菸,還會被蛋捲屑嗆到
也是這些屑屑,吃完整盒蛋捲時,
反而期帶著這些碎裂的屑屑
捏起一小撮一小撮的吃
又和剛剛吃過的整跟蛋捲的空心感不同
雖然是碎片,在口中的感覺卻是飽實的.
有別於其他國家的蛋捲,
台灣的蛋捲除了蛋香,還有一種油香
一口氣吃掉整盒,不會因為甜而感到膩(日本的會)
也不會因為薄,而感到空虛(新加坡的會)
吃完以後,會捨不得盒底的任何一小片屑屑的!!
味覺的感受之外,記憶裡的過年
應該也是對蛋捲的另一種依戀吧!
曾經在中庭拿著吃完的蛋捲盒
和著盒底的屑屑與地上的紅色鞭炮的紙屑
幾年前的年節問過爸媽,
這幾年為什麼大家都不送蛋捲和海苔了?
好像是因為禮盒市場的推陳出新,
還有社交上的面子問題,
蛋捲和海苔
漸漸的退出選單了
這種單純的香味和喜悅
或許只能留在童年了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