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5月12日 看不到太陽的悶熱晴天
今天阿嬤要去農會上課.
一早,她就走進走出的拿不同的袋子起來,再放下.
最後,拿起這次我帶回來給她的橘色購物袋.
滿意的說:這個當書包不錯.....
放進一包面紙,就........
書呢?筆呢?這麼大的袋子只放一包衛生紙.......
阿嬤又說:書包是要裝便當的啊!!老師講的我會聽起來的!!
Orz~
一面是想運動運動,一方面是阿嬤不給我載,一直說要自己走去就可以,
就這樣阿嬤一邊跟我說:天氣很熱,回去休息啦!
一邊給我看,她握在手上的雨傘,在最頂端有多加一塊墊子,可以讓她拿來當拐杖,真甘心~
講兩句,又想到,又說:回去啦!!我自己走去上課可以啦!
一邊告訴我,這裡的哪一戶鄰居剛剛拿了桃子來家裡,好脆,好甜!!
.........這算是半推半就嗎?
就這樣走到農會,目送阿嬤上樓後,自己在一樓的農產品賣場閒逛.
這算是鹿谷街上,最大間的賣場吧!!(有食物類型的)哈哈哈!!
裡面有許多地方農會的產品,魚池的紅茶,信義的小米酒,做鄉土研究,還滿不錯的!!
每次來都有許多不同新面貌的產品,可以看得出台灣這幾年在地方特產上的蓬勃發展,
有一些甚至是新開發出來的"農特產",也有一些是"設計師級"的鄉土產品.
相較於最角落,那些從小就看過的老牌子,有種時代的衝突感,有種虛實的錯置感......
有一種竹山老牌的春竹餅店做出來的"番薯乾",用一小片的塑膠紙捲起來,裡面包裹著最天然的脫水番薯.
比起近幾年開發出的蜜番薯,或者烤番薯,甚至麵包店裡出現的"復古型"蕃薯餅,都來的.......老實.
沒有均勻的顏色分布,有的是深咖啡色和番薯特有的橘黃色相間的乾裂紋路.
咬起來,有種Q勁,多咬幾下,番薯的纖維,會被唾液綜合,慢慢開始,感覺有點黏牙,甚至有種咬出麥芽的錯覺!
從前,在溪頭明山別館的販賣部還有茶藝館,都會看的到這種番薯乾和茶葉餅.到哪都看的到的定番呢!!
春竹,就是脫水番薯的代表作.日香,就是餅乾類的代表作.
但,因為921大地震,過去,未來,都覺得是最好吃的一款餅乾,卻永遠都要埋藏在那碎石瓦礫中了~
那是一種像10元硬幣一樣大的一種圓形餅乾,就像喜年來蛋捲那種脆勁,只是它是圓形的,中間較周圍有點厚度.
記憶中好像有番薯和茶葉兩種口味,茶葉版的,袋子一打開,就聞的到茶葉與麵粉及奶油融合的那種香氣.
因為運輸過程的碰撞,還有餅乾本身的薄脆,打開袋子,總會掉下一些屑片.....
也因為太愛這餅乾了,看到大人要開這種餅乾時,總在旁邊一直喊著,小小力的開.....不要讓屑屑跑掉了!!
吃到最後一片,還要拿起盒子,把所有的屑片都黏起來小心又仔細的吃掉!!
已經分不清楚是因為喜歡茶而喜歡這款餅乾,還是因為這餅乾的吸引,喜歡上茶的香氣~~
以前的定番,突然,也記不清是在哪一年開始,一直找不到了.
直到有一年,和媽媽找到在竹山街上的店面,詢問後才知道,這是一台老闆自己設計的機器做出來的產品.
機器在921中壓毀了,他們也老了,做不了那麼多產品,所以也不打算重新再生產了.....
思緒拉回眼前的這一片展品,有些些眼花撩亂,也有點點失落,那種童年裡難忘的美味.......
許多的事物,都在我們眼前慢慢的消失,多得是被認為理所當然的"現象"~
更有許多理性的分析,告訴世人,那消失的一切,自有它消失的道理.
但,有多少人去想過,這背後的真理?去看穿那看似合理的不合理呢?
那種餅香,那種茶香,那種手藝,只有依照那種"照ㄎㄧ剛走"的做法才能重現的.
消失的,其實不是只有一個產品,還有那後面的工藝,還有那後面的堅持.
那餅香,那茶香,都成了夢中的逸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