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nesburg, 茶尼斯堡,這個名字,是一次創意的碰擊中,想出的名字.

當時,還沒有Teanesburg 的構想,但,它卻像個小種子,慢慢的在心裡發酵著~

終於,在2011年,找到了適合他的土壤,陽光,空氣,和園丁,我們決定將它種下!!

Teanesburg 有著Johannesburg 的基因~
都擁有著世界上最珍貴的天然資源,
台灣的在地人文,傳承手藝,地方特色,之於南非的豐富礦產及黃金與鑽石~

Teanesburg 更多一點對家鄉的依戀與追尋~
或許是社會的變遷,全球化的演進,
父輩們的勇敢,離鄉背井,出外打拼,
再到我們的年代,出國讀書,外地工作....
這一切都變得理所當然,距離,變的只是一種標示而已.

家鄉,故鄉,異鄉,都給我們帶來依戀,都有我們所愛的人,事,物,在那裏.
要定義故鄉,或許會說是,台灣.
要定義家鄉,或許該說,有父母所在的地方.
要定義異鄉,可能是現在自己所在的一方.

這樣的變遷,對"鄉"的感覺,變得又熟悉,又似乎有點陌生.......
好像有山林的回憶,好像有土壤的氣息,又好像有街市的熱鬧,卻又不會同時出現在一個點上,
因為,我們都帶著對故鄉的懷念,對家鄉的依戀,還有異鄉的熟悉.
曾經的異鄉,待久,也成了故鄉了~或許正是這樣的寫照吧!!
對新竹東門城周邊的認識,或許還不如倫敦市中心的熟悉~

在台灣這片故鄉,
有濕雨的春天,有炙熱的夏天,有涼風的秋天,有寒意的冬天....
有北部的先進與新潮,有中部的熱鬧與多樣,有南部的熱情與純樸,還有東部的大海與原民~
口音,或許隨著族群有所變化;文化,也跟著緯度有所差異;
這樣多元與融合的環境裡,一個不變的就是人情與那一杯茶水.

就如同它的多元與差異,這個島上的東西南北,各方各有一片風土一片人文.
依照著節氣與地勢的不同,茶也編織出了一張我所認識的台灣地圖....

過完年,春雨過後,凍頂山上的烏龍開始採茶,製茶,焙茶,
接著是清明過後,峨嵋山區的東方美人茶開始採茶,製茶,焙茶,
馬上就是炎熱的夏日了,是南投區域的紅茶產區開始採茶,製茶,焙茶,
過後,再回到鹿谷山區的冬茶開始採茶,製茶,焙茶.....
一張依循著茶鄉與茶香所勾勒出的台灣地圖,就在一次次的旅途中拼湊起來....

這些"鄉茶",都有著在異鄉時對家鄉的那種想念.
這些"鄉茶",都訴說著在地的人文與生活背景,
這些"鄉茶",都保留著台灣最珍貴的傳統技藝.

追著"鄉茶"跑的日子,跑遍了各茶山,各茶區,各茶農,
更堅定了自己最初的追尋......
循著那茶香,找出自己對鄉,對茶,對鄉茶的所在.再把香茶裝入自己的多寶盒裡,
在農家桌上的那個大茶壺,裡面丟進一把茶葉.
在山林路邊的那個大奉茶,裡面也事一把茶葉.
在大樓會客室裡的那杯茶,裡面也是一包茶葉.

在茶尼斯堡的鄉茶裡~
找回了對故鄉的認識,找出了家鄉的味道,更找回了在異鄉的心~

arrow
arrow

    C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