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茶尼斯堡裡,收羅了不只棒的,也是有溫度的茶喔~
所有的茶都是在台灣土生土長,手工製作的….
從摘取到烘焙,全部是農家親工親力完成的~

60年老手路的阿嬤,有不斷挑戰自己的神農獎得主,
有一路堅持手採的老茶農,有嚴格要求自己的老茶師,
還有總想幫著在外的孩子們,準備家鄉味的村婦….
每一次的相遇,就像發現了寶一樣興奮.

雖然在都市的我們不知道,甚至可能遺忘了在鄉間的事物,
,還是有這麼一群人,為了對家人的愛,對土地的愛,
始終堅持著不與一般同流,執著在自己的範圍內,
用最傳統,最有良心的方式做著別人看起來,
沒有產能,沒有價值,沒有市場的家庭手工

可是,這些卻是台灣最珍貴的寶….
只是,這些的存在,對我們來說都太平常,太普通,而被認為理所當然了!
在異鄉時,總是想著家鄉的這些人情,手藝,和味道,
才發現了它的美好,始終找不到可以替代的味道,
始終念念不忘,始終都想再找到那一味.

科技進步,國際化加速.
能夠讓人能真心去對待事物的機會卻變少了.
事物真正的價值是什麼呢?
是產能嗎?是採購下單量嗎?是陸客的喜好可以決定的嗎?

對茶尼斯堡來說,這些美好的事物的價值,
在於這片保有農業時代的人情及風俗,
在於這些堅持手作的農家鄉民,
在於這些在地傳統的鄉味,不只是茶香,還有釀果香,
還有耳邊不經意會傳來的老人小孩們的歡笑聲.
這些的堅持,還可以多久,不知道.
,可以知道的是,再不努力,這些堅持就會隨著老一輩的逝去而消失了.

老人家們,農民們守著的是那棟祖厝,也是那份感情,
製茶,是他們的謀生技能,也可以說是他們在等待孩子時的休閒娛樂.
這幾年,不斷衝擊著他們的不是颱風,也不是地震,也不是小孩沒回家,
是一口口貨櫃,從國外進口的台灣茶”.
那是現在大部分人所認定:
有產能,有價格,有競爭力的,更認為那才是接下來長存的王道.
要回甘,要喉韻,要茶色,要什麼就可以配出什麼.
製茶的36小時,不再是像等待出生孩子般的心情,
烘焙的過程,不再是像檢驗自己的記憶和舌尖的考試,
一切就只是制式化的科學計算.

貼上一張有茶湯色的圖片,寫上兩句專業文案,
放在架上,打個燈,掌聲催下去,還是一罐絕品好茶呢!


如果要跟這樣的市場對抗,要說出茶尼斯堡的產品是什麼,
我想說,茶尼斯堡想要作的是一個橋樑,
讓大家進到茶尼斯堡裡面,找到最原始的那種感動,
找到最真誠的對待,找到人際之間的那種溫度,
把我每次和農民們之間的感動,分享給大家.
進到茶尼斯堡的大門裡,大家可以找回鄉間的那些原味.
在茶尼斯堡裡,沒有保證一樣的口味的茶,
只有保證在地手作的那一批茶.

只有天然中摘取出的那些茶,只有用心做出的那些茶點.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Teanesburg 茶尼斯堡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YU 的頭像
    CYU

    足跡

    C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